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光州路德医院——杨峰

  • 《花乡》文艺杂志
楼主回复
  • 阅读:4215
  • 回复:4
  • 发表于:2016/2/16 15:04:17
  • 来自:河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潢川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光州路德医院
杨峰


  在潢川县文物管理局,遵熊文杰局长之邀,写一篇有关潢川信义施医院历史的文章。
  在今天潢川县人民医院的位置上,曾经有一所创建近百年的医院。有称它为“教会医院”的,也有称“美国医院”的,还有称呼“信义医院”的,而称呼最多的就是“信义施医院”。但这所医院在创办之时,它的创办者以及后来官方的记载中,都使用的是这个名字:LUTHER HOSPITAL KWANGCHOW,HONAN。直译过来就是:“河南光州路德医院”。

现在残存下来的信义医院建筑群


  一、新式医疗的种子
  说起这所医院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到1913 年来潢川传教的基督新教组织:光州信义会。
  1911 年,美国信义会的一个分支挪威路德会(The Norwegian Synod Mission,NSM)主席斯塔布博士(Dr. H. G. Stub)签署文件,要派一名传教士去海外服事,他选定了中国。
  1912 年秋,挪威路德会传教士乔治·黎立德(Rev. Geo. O. Lillegard)被差遣去中国传教。差会主席伯可兰博士(Dr. J. R.Birkelund)对中国现状进行了调研,决定组建豫东南教场,伯可兰也亲自来到光州考察,最终选定光州为新传教工作的中心。当时中国内地教会已经确立了在光州南城和该地东部和小潢河以南的传教,与会者一致认为,新的传教区域,应在光州北城和光州的北部、西部农村。
  1913 年秋,乔治·黎立德来到光州。挪威路德会在中国,也因为其在光州开创的传教事业,得名:“光州信义会”。
  1915 年2 月24 日传教士黎立德在写给美国《路德先驱报》的一份稿件中这样写道:
  “这个地区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我们能力有限,还不能触及到城市之外。两周前这儿下了场暴雪,很多人冻饿而死,更多的人饥寒交迫。几天前,乐而生牧师和我救助了一个乞讨的孩子。他躺在冰冷的大街上,衣衫褴缕,瘦得皮包骨头,又冷又饿,奄奄一息,双脚冻坏了,红肿溃烂,他就是拖着这样一双烂脚,沿街乞讨。我们把他送到鸡公山一家教会医院接受治疗,需要推着独轮车走四天,才能到达那里。随行的还有一位和他情况类似的孩子,这个孩子是住在南城的梅森先生送去的。这就是我亲眼目睹的情况,毫无疑问,这个地区有着成千上万的人需要这样的医疗救助。
  估计教会医生在教会报纸上看到了大量医疗求助的信息,我也不得不发出同样的求助。这种求助是不合情理的,毕竟我们每天都往那里送去大量的病人,这早已超出了医生的工作负荷。但是每天都有人来向我们求助。他们要么浑身是伤,要么几乎失明,要么浑身不明原因的痛疼。还有一些人为他们的朋友、妻子或孩子前来,但又无法准确描述他们的病痛。由于药品和医疗知识有限。我们几乎无能为力,但是又似乎很难将他们拒绝……
  是的,对于医疗的需要是如此强烈。你在国内仅仅通过只言片语很难意识到这一点,而我们亲临此地,司空见惯,日益麻木以致于几乎视而不见。”
  1915 年10 月,医疗传教士撒卫尔小姐(Miss Xavier)来到了光州。第二年春天,常规的药房工作在撒卫尔小姐的负责下开始了,医疗工作发展迅速。
  在1916 年的前6 个月中,撒卫尔小姐的诊所就收治了3277人。由于撒卫尔小姐从不拒绝寻求她帮助的病患,使得她体力透支,身体及精神介于崩溃的边缘,有必要返回到家乡康复疗养。她被迫于1917 年返美。与此同时,巴医生( Dr. Braafladt)和宜医生(Dr. Eckfelt)先后来到光州从事医疗工作。自1917 年秋天起,巴医生负责药房工作,并且把常规的药房工作发展为医院工作。巴医生扩大了诊所,租了一些中国人的房子,病房及取药的患者合理数量大约是25 名住院病人。在工作安排上也按正规医院的医药和食品的费用靠近。但尽管如此,取药及住院的病人依然是巨大的数字,有时候,一些患者不得不被拒之门外。
  宜医生原本应该在1918 年到达这儿,但是他被滞留在北方,直到四月份才来帮助大家与一种肺部的传染病作斗争。当年秋天,巴医生作为传教士代表去了山东济南基督大学医学院任教。所以医疗工作由宜医生负责。1918 到1919 年,Kan 医生被从确山医院暂时调往负责在光州的工作。1919 年
秋天,被派遣到挪威传教士协会工作的施更生医生(Skinsness),负责起光州地区的医务工作。
  教会的这个医务工作就这样从一个药房一直被延续了下来,并在1922 年建成医院。医生和护士通过在光州的医疗工作,对基督新教传福音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据1919 年美国出版的《白色收获:鄂豫信义会》一书中,由巴医生(Louis H.Braafladt)撰写的《光州路德医院》一文介绍:
  “光州位于河南省,是地产富饶、人口稠密的中心地区。是前挪威主教的主要传教阵地。它被认为是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可能拥有十万居民。这个地区没有医院,最近的医院确山离这里有一百英里。除了步行,绝大多数人在这里也没有其他的交通工具。因此这也很容易理解,极少有人能够到确山医院去寻求医疗帮助。当他们在绝望之中,他们会找来当地的赤脚医生为他们进行治疗,这样可以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为他们带来康复的希望。
  难怪当撒卫尔小姐(Miss Xavier)的医疗点在1916 年春天在这里建立的时候,病人的数量会如此庞大。一年半以后,由于撒卫尔小姐在这里努力的工作,尽力的传教,以至于她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所以她不得不被迫放下了在这里的工作返回到美国。
  主教意识到作为一个药剂师对于医疗工作的重要性。对于打开中国人的眼界,传播耶稣基督,使他们成为信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于1912年呼召一个人。这个人在国内曾经积极地从事着牧师的工作,在此让他从事医学研究,完成课程,以建立医院的角度来潢川工作。
  战争所导致的贫穷打破了他们在1918年尽可能早地建立外国医院的计划。因此我们被迫租用一些中国的房屋来暂时作为医院。小教堂和医务室是在1917年11 月开始开放和经营。病房是在1918 年3 月份开始投入使用。病人蜂拥而至以至于有必要限制病人的数量,每天75 人,有时多达上百人。这些病人中有的是自己步行过来的,有的是被亲人抬过来的,有的是被朋友亲戚背过来的,他们来这儿接受这些基督徒们的救助。
  在教堂里这些人,聆听有关于上帝的信息。上帝能够救赎他们的灵魂,也能够医治他们的身体。他们被带进医务室去进行检查和治疗。《圣经》和福音宣传品是免费的。在这里他们受到了劝诫,鼓励和安慰。这确实是一份很有吸引力的,很精彩的工作。
  假如有些人会认为,我们今天的传教士的医疗医治工作比不上那些早期的使徒所施行的奇迹那么多。那么就让他来看一看吧!实际上我们的机会和他们的机会是一样多的。但愿我们以及那些为我们在家里祷告的人们能够信心满满。”
  二、建成医院

1919年光州路德医院老照片


  据1934 年美国出版的《拓荒收获》一书介绍:1919 年医疗传教士施更生医生(Skinsness)被派驻在光州:
  “他一抵达后就发现病人少,设备差,以及缺乏资金购买急需的物资。然而,用不了多久,工作量与前几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时的教会提供了用于建立及维护一家医院的费用。附近城外河边美丽的地点被选择,但是,令传教士失望的是:试图购买它却失败了。在那时那是失望的事,后来被证明是一件幸事。最后医院建筑是在教堂附近的城市里面展开的。并在1922年的春天辉煌的门诊已经完成,奠定了一个80 个床位的医院的基础。”
  据2013 年第2 期《河南文史资料》中,由王建鹤整理的资料《我们所知道的潢川美国医院》一文介绍:
  院落与房舍分布
  位于医院南部的教堂、中部的三幢医护楼与北部的信义施医院三者形成一片紧密相连的建筑群。该建筑群为南北方向,南至西关街,北至城墙根,东侧囊括现在的印刷厂,北部与省立潢中(即现在的棉纺厂)相邻。这片建筑群占地总面积为43.38亩。
  该建筑群南部为颇有名气的福音堂所在地。此教堂坐北面南,共6 间,外观与现代的大礼堂相仿。其门前有一高耸云霄的钟楼,楼顶悬挂一口大钟,钟声洪亮。教堂前面有三座平瓦房,形成一个小院落,此处为信义公会所在地。教堂后面有一幢坐北向南的二层楼,在楼房的前面有七座大小不等、分布极不规则的一般平瓦房,此处为护校所在地。
  大院中部为东西排列间距相等的三幢医护楼,三者建筑面积相同,外观与内部设计大同小异。加拿大籍医师金国士及其家眷居住西楼,美籍护士长毕德生及美籍女护士裴德生、蒯乐居住东楼,美籍外科医师费义德居住中间楼房。毕德生、裴德生与蒯乐三人各雇一男一女佣人,金国士则雇佣一男佣。
  医护楼四周有砖围墙形成一院落,向南通向教堂,向北通往医院。东侧有一边门通向小礼拜堂。
  建筑群北部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医院(信义施医院)所在地。医院分为门诊部和病房两部分。医院四周有高大的砖墙与外界相隔,医院东侧与医护楼之间有一角门与外界相通。
  门诊部与病房布局
  门诊部:门诊部坐北朝南,外观为长方形,前部中央有一向前突出的正方形亭台式建筑物,此处为门诊部的大门,亦为医院的大门。由此迈进大门,可步入门诊大厅,其后壁设置一门,与亭台前门相对应。
  在门诊部走廊的东侧,有前后(南北)两个门,由前门可进入内科诊断室,紧靠内科诊断室有半间挂号室。在外科诊断室隔壁,有一小房间,为X 线诊断室。与挂号室相对应的墙壁上设置一窗户,此处为取药处。药房后面的房间为药库。走廊南侧为药房药库,北侧有数间大小不等的房间,分别为妇产科、化验室。走廊西侧西北角的小房间为换药室。
  在门诊部前面有便道通向门诊大厅。其前面有小花坛,在其西南角不远处建有两个相邻的小院落,这两个小院落大小相等,系建筑结构大致相同的平瓦房,这是为在该院工作的中国籍医生建造的,齐鲁大学毕业的张亚东、李穆文、乔××等都在这里居住过。
  病房:病房建筑也是坐北面南,分东西两部分,中间由病房、药房、餐厅及厨房等建筑物相连接。在药房与餐厅之间有一走廊通往厨房,在病房、药房及餐厅的前面,也有一走廊通向东西两端的病房区域。
  在病房的两端多处有向前(南)延伸的病房。病房向前突出,长短不一,整个房屋呈不规则形,但从后面观之,则为一直线。各科病房大门建筑结构与门诊部大门相仿。病房东端为外科病房区域,西端为妇产科病房区域,中间为内科病房区域;各个病房大小不一,小者仅能住1 人,大者可容纳10 到20多张病床。
  医院环境
  在门诊部大厅至病房、药房、患者餐厅之间及病房各科至门诊部,均有一条用青砖铺设的便道。便道两旁栽了麦冬、万年青等花草。门诊部可将收治的各种病人经此道送入各科病房。在各科病房前面均有一个不太大的花坛,花坛内栽有各种花草。
  由于探视制度管理甚严,病人家属和闲散人员很难进入病房区域,所以病房周围的环境非常安静、优雅,轻病人饭后可在病房前围绕着花坛赏花,或在附近散步。院内还圈养着两条非常凶恶的大狼狗,医院白天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夜晚大门上锁并放出两条恶犬护门。
  各类人员的组成
  医院建成后,由施更生担任院长,并兼任各科总医师。美国人费义德担任外科医师,加拿大人金国士担任内科医师,中国人乔××担任内科医师。中国人张亚东担任外科医师。张亚东擅长外科手术,故有“张一刀”的美称,在当时很有名气。1923 年施更生受聘到信阳大同医院任职,由费义德接任院长。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费义德回国,由张亚东接任院长。
  医院还有中国籍护士15 名(男护士10名、女护士5 名),司药2 人,X 线技术员1名,麻醉士1 人,给外国医生当助手的护士1-2人,助产士2 人。
  全院工作人员大约40余人。
  医院业务范围及其设施
  该院设有手术室一处、小型X 光机一部、显微镜一台,并备有腹部、四肢及妇产科手术器械,还备有胸腔手术器械(但从未使用过)。
  建院初期,由于各科医务人员不足,医疗设备不完善,故来院就诊的病人较少。但随着各科技术人员的增加、医疗设备的完善、各科疾病治疗范围的扩大和外科手术种类的增加,来院就诊的病人也随之逐渐增多。
  该院设立了内科、外科和妇产科。内科除治疗内科疾病外,还兼治小儿科、传染科疾病。除收治常见疾病外,还收治肺结核、食管癌、胃癌、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血液疾病和肝胆、泌尿等系统疾病。外科除治疗本科疾病外,还兼治皮肤、五官科疾病。外科开展手术有:阑尾切除术、疝气修补术、截肢术、膀胱结石取出术、肠吻合术、肠梗阻手术、难产及剖腹产手术,有时也做白内障手术以及各种外伤的处理。但是,没有开展胸腔及上腹部手术。妇产科除治疗本科常见疾病外,也可处理难产,但不能独立手术,难产与剖腹产手术由外科医生相助。医院同时开展X线透视和一般化验检查,以配合各科的诊断和治疗。这些项目在当时许多县级医院尚不能进行。
  由于外科开展了各种手术,所以吸引了许多病人,不仅有潢川人,还有光山、商城、罗山、息县、固始等县和明港等地的人,甚至连安徽的太和、临泉、界首、六安、金寨等县以及湖北的麻城、孝感、大悟、黄安等县的患者也来院求治。平均每天就诊人数达70余人次,最多可达110 人次;住院病人一般为50-100 人,最多可达140 人。有时住院病人多了还要加床,或让病人睡在病房的地板上和走廊的地上。
  医院的各种制度
  1.工作制度
  2.护士工作制度
  3.病房管理制度
  4.探视制度
  5.三级护理制度
  6.膳食制度
  7.收费制度
  8.暑假与房屋修葺制度
  附属护校
  美国医院除为病人治疗外,还开办一所护士学校,地址在教堂后面的二层楼房,学制为3 年。每年招收20 余人,男女生兼收。上课在老妇产科病房东北角紧靠路边那个大房间内。功课有:生理解剖学、护理学、药物学、麻醉学、外科学、内科学及妇产科学等,由医院业务理论水平高、并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护士任教。一般情况下,每天上午授课1-2小时,有时遇特殊情况几天才上一节课。护校采取边学习边工作、以工作为主的学习方法,每天除上课外,其余时间学生都在病房实习。
学生在学习期间吃饭不要钱,伙食费由医院开支,每月还发银洋1 元,作为零花钱;二年级时每月发银洋2 元,到三年级,每月增到3 元。学生学习三年期满经考试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承认为正式护士。毕业后每月薪金为银洋10 元。学生毕业后可以留院工作,也可以私人开业行医,或到外地投亲靠友……
  信义附属小学
  信义小学属潢川信义公会管辖,由汝南人董新国任校长,校址在教堂后面二层楼内。该校学制为6年,分高小和初小两部分。每年在当地招生,男女均收,每班40-50人。任课教师都是中国人,大部分教师信仰基督教。
  三、光州信义医院
  1922 年的春天,光州信义医院建成,由美籍施更生和费医生主持。它是一个80 个床位的医院,病床最多时120 张。全院职工40 余人。骨干医生是美国人,护士中,美国人和中国人均有。门诊和住院部均分内、外、产科。病房设有手术室,能做疝修补、肠切除等普外手术。据文献记载,到1931 年6 月,累计收治病人19522人次。
  1923 年因为施更生去豫南大同医院任职,美国人费义德接任院长。直到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回国为止。
  1941 年至1949 年,中国籍外科医生张亚东接任院长。
  据1934 年《拓荒收获》一书介绍:
  “1924 年,裴地新(Clara Peterson)小姐和阿娜·奎洛(Arna Quello)小姐派驻到光州,和山东基督教大学的两个毕业生,Chi博士和Chang医生的服务工作被确定下来。做出了出色的工作,而该机构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他们的五年合同期满,他们执意要走。所有的劝说和利诱证明是徒劳的。来自汉口的Chang医生延续他们的工作并很快赢得了人们的信任。”
  该院自建成之后到1949 年自行解散,在27 年中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
  1925 年至1926 年,国民党第十二军任应岐部驻扎潢川信义医院,医院全部财产和设备被抢劫一空,致使医院蒙受极大损失而被迫停诊,直至任部离潢许久始能重新开业。
  1928 年至1929 年,国民党冯玉祥部进驻潢川信义医院,幸好该部纪律严明,医院损失不大,但也未能正常开业。
  1943 年日军侵占潢川,也驻扎该院,时间虽然不长,但破坏极为严重,医院再次被迫停诊,过了很久才继续应诊。
  据1934年《拓荒收获》介绍:
  “光州在1927-1928 年没有传教士。Wold 博士从汉口行使监督工作。在此期间,医院保持开放。这是教会的一个风雨交加的时期。”
  “1927 至1928 潢川信义医院是两个中国医生独自在开展工作,并防止士兵占领医院。他们是山东基督教大学的两个毕业生,Chi医生和Chang医生。他们出色的完成工作,而该机构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身体·灵魂·自然》一书作者俞恩嗣说:“从来教会所办事业,未有如医药更受欢迎者。但一年来,计豫省教会事业所受之损失,亦无过于一切医药者。据调查,圣公、长老、内地、安息日、信义会等所办之医院,无不被占用,并受重大损失。所谓损失,即院内所有设备、药品器械,皆被随军医务人员,抢收掠一空也。”马雅格说:“很难公正地说河南处于南方和北方的控制之下。一年中,战争的命运总是光顾这里。至少有四个派系都企图控制该省,每个控制的时间都很有限。”这种动荡不安很容易使教会医院难逃被破坏的命运。(《身体·灵魂·自然》第134页)
  1927 年,从潢川信义教会小学毕业学成归来的苏井观回到潢川,伙同好友徐典吾、曾香亭三人在城关开设“三友药房”。1928 年秋苏井观入党后,以“三友药房”作为革命据点,以医生为职业掩护,积极从事秘密的革命活动。据苏井观后来介绍说,“三友”开办前,潢川地下党很多秘密活动都是在信义施医院进行的。徐典吾时在潢川信义施医院任药房助理,亦是共产党员。曾香亭也在信义施医院工作。
  苏井观,原名苏炳达,字静观,1905 年出生于潢川县城关镇一个贫苦家庭,父亲苏继是个木工,全家七口。潢川信义小学毕业后,入河南确山慈仁医院学医。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后,联络同学组成赤血救国团,冲破院方的阻碍和反对,沿平汉线北上郑州,沿途进行宣传活动,因此被学校开除。后报考由冯玉祥将军领导的张家口西北军弘道学校。1927年毕业于天津海军军医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回到潢川,与同学合股兴办三友药房掩护革命活动,自任经理。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友药房成为潢川共产党人活动的秘密中心。后来曾任中共中央军委总卫生部部长,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届委员。
  1963 年夏,苏井观回到潢川县城,视察了县医院的每一科室,对医院工作作了很多指示。1964 年5 月26 日病逝于北京,终年59 岁。
  1929 年,柏来义(Herman Bly)牧师夫妇和饶乐娜(Nora Rosvold)小姐分别进驻光州,裴地新小姐回到并掌管潢川信义医院。裴地新小姐又继续负责取药,坚持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很多的患者士兵所造成的困难,再次被迫暂时关闭了医院。
  1939 年晚秋,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一个与众不同的女性,穿过大别山,从商城方向来到潢川、确山,穿越了信义路德教区。史沫特莱的作品《中国的战歌》里,描述了这样的一个在潢川的画面:
  “特别专员麦大富(MaiTa-fu)是一位年轻的军事指挥,他是国民党员,从前是第一战区司令员陈诚将军的副官。因为空袭,他建议我住在镇子上的三个基督教会里;他们有自己国家的旗帜悬挂在屋顶,而且他们长久以来没有遭受过轰炸。
  最后,我在一个舒适的美国家庭里呆了几天,吃着美国食物,睡着如此柔软的床铺,让我直到半夜还睡不着。房间里甚至还挂着一幅猫拉小提琴的画。”
  在《中国的战歌》里,史沫特莱对潢川教会医院提出了批评:
  “在访问过程中,我参观了潢川的军队门诊部。我在那看到了许多生病和受伤的人,但是却没有医疗设备。他们从来不会送他们的伤者到教会医院,因为他们付不起挂号费以及每天五十分钱的病房床位费用。路德教会医院从汉口免费接受国际红十字所提供的医疗设备,但是拒绝免费接收伤兵。裴地新修女争辩说,外国药品仅仅是为难民准备的,而这一地区没有难民;而且他们想送伤员过来的话,军队有足够的钱———特别是军官们总是非常有钱的。她主持着一个治疗穷人的小门诊部,但是病人必须能证明他们的贫穷。”
  1949 年初,潢川解放前夕,潢川信义医院院长张亚东自动离职到汉口普爱医院任职,院内人员四散,信义医院自行解体。1 月31 日潢川解放,中共潢川地委与潢川军分区进驻原潢川信义医院。
  1952 年3 月,因信阳、潢川两专区合并,潢川专区公立人民医院接收了潢川地委、潢川军分区在潢川的所有房屋,共计431间。
  1952 年11 月,在潢川南城万寿宫的潢川专区公立人民医院易名为信阳专区第二人民医院,迁入原潢川信义医院旧址。
  1954 年10 月,信阳专区第二人民医院被撤销,该院原班人马与潢川县卫生院合并,改名称为潢川县人民医院。
  四、荣誉


1915 年10 月来光州的撒卫尔小姐(Miss Xavier)


  1916 年撒卫尔小姐在潢川难民营给饥民注射治疗时,留下了在潢川最早的西医治疗的照片。
  施更生是潢川信义医院的第一任院长,也是信阳地区第一位妇科西医。
  20 年代初潢川信义医院建成,美籍护理毕德生小姐来到信义医院担任看护,亦成为信阳地区最早的专业护理人员。
  从潢川走出的新中国第一位卫生部副部长苏井观同志更是和这个医院有不解之缘。1963年11 月,苏井观回潢川时,视察了人民医院,并直言:“在三友药房未建立之前,我在信义施医院当医师。这个医院也是潢川党组织的重要联络点之一。”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施更生,他是美国籍挪威人,医学博士。1915 年到中国,先后在豫南的鸡公山、信阳州传教。1919年来到潢川,全程参与了创建潢川信义医院的全过程。随后在信阳豫南大同医院(即今天的信阳市中心医院)建成后,施更生便被派驻信阳,是豫南大同医院院长兼医生,直至1949 年,与院监、看护长三人,不拿医院一分薪酬。抗战期间,信阳被占领,施更生又主持确山县美国教会医院,使用国际红十字会药品,接收的住院难民和伤兵达医院容量的2-3 倍。日军容不得医院救治伤兵,锁定目标反复轰炸。施更生每天必须很早起床,赶在日本空袭前做完手术,然后为几百人诊治,并坚持二十四小时应召。
  施更生因其卓越的贡献,得到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表彰,亦得到了宋美龄亲笔慰问信,赞扬其在中国的工作。不信基督教的史沫特莱在《中国的战歌》中说:“在中国中部的所有传教士中,我从来没有碰到像施更生医生这么出名的人。”史沫特莱出于好奇,参加了一次施更生的祈祷仪式并记下了祈祷词:
  “仁慈的上帝,保护中国红十字团体,他们正在每条战线上救助伤病战士。给他们勇气吧,上帝!保护我们家里的那位客人,她救护伤病者,给她勇气去继续工作,带她到耶稣面前。请指引强大的政府,对为这个国家奋战的一切军队都不抱偏见,从日本人手里解放中国。哦,仁慈的主!带给中国胜利与和平,教会日本人认识到他们的错误。”


施更生医生(Skinsness)


  这个祈祷词也直接证明了,在抗战期间,基督新教教会及传教以及医务人员是坚定的跟随我们的政府和军队,支持中国抗战的。
  施更生儿子施钦仁教授(Dr. Olaf Skinsnes,1917-1997)生于河南,十多岁才回美国读书,双博士学位。施医生是世界知名的麻疯病专家,一生对麻风病的研究和防治、治疗贡献良多,并为1967 年夏威夷大学医学院(John A. Burns School of Medicine)的创办人之一。在美国夏威尔夷大学退休后,于一九八六年应中国卫生部邀请,出任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教授和国家麻疯病防治中心顾问。施夫人(Betty Skinsnes)在中山医大教英语。
  五、现状与保护
  回顾历史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但是,过去我们一直没有注重去保护它。为了发展,我们扒去了老信义医院太多的历史记忆。
  1995 年出版的《河南近代建筑史》中,对潢川信义医院留下的老建筑也进行了收录记载,直接肯定了其建筑史上的成就。



海外传教使团董事会,中坐者为伯可兰(J. R. Birkelund)


  历史本就是一种传承,是一种精神,是维系我们精神家园的根,是我们儿孙后代精神的财富!对潢川县人民医院今天残留下来的这一片老建筑,我们要行动起来,去保护它。
  2015 年春天,由潢川县政协文史委几位同志联名提案《关于县人民医院(信义医院)老建筑亟待保护的建议》获得县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重点提案之一。
  提案中是这样认定和建议的:
  “这一片老建筑的现状是:
  一、破败,但基本结构完整,没有做过重大的结构修整。
  二、残留的建筑群正好形成一个完整的门字型,比较规整。
  三、没有继续再做医疗用房,但被医院职工所占用。因为基础设施已经很落后,所以占用的职工大多已经搬走,仅仅是被锁用。
  建议:
  第一,文保部门及医院领导牵头,首先制定保护计划,不再考虑“拆迁”这个选项。
  第二,逐步制定对其中住在职工进行补贴的政策,支持其迁出自行购买商品房。
  第三,考察鸡公山同时期的美国人留下的老建筑,学习其修理老建筑的经验,制定合适的修整措施,由专业的建筑队伍对其进行整修,整旧如旧。
  第四,今天留下的完整的门字型建筑,在整旧如旧的基础上,发挥其在人民医院北院中心位置的优势,可以做医院历史的展示,余下的可以考虑做高级的慢性病修养病房,发挥其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今天在鸡公山上,住老别墅的价位是新宾馆的数倍,正是其发展保护的源源动力!”
  最后,我们回到话题之初,有关这个医院的名称。称它“教会医院”对,因为它是潢川县北城基督教会兴办的;称它“美国医院”的也对,因为北城基督教会外国传教士来源就是以美国籍挪威人为主体;称呼“信义医院”的,这是正确的,因为这个传教组织——挪威路德会,因其在光州开创的传教事业而得名“光州信义会”;而称呼最多的“信义施医院”,这应该是潢川老百姓不忘其开创者施更生的缘故吧。至于这所医院官方名字:“河南光州路德医院”,理所当然的是来源于美国这个基督新教传教组织的名称:“挪威路德会”。只是这个名称在我们这边很少人了解而已。

(作者单位:潢川县人民医院)

投稿邮箱:hchuaxiang@163.com
  
  • xiaofeng0280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发表于:2016/2/16 15:57:30
  • 来自:河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1916年老照片:撒卫尔小姐(Miss Xavier)在潢川难民营给饥民注射治疗
爱我所爱
  
  • xiaofeng0280
论坛在职版主潢川志愿者
  • 发表于:2016/2/16 15:57:35
  • 来自:河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读书散记(199)——-光州路德医院_xiaofeng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bc0a430102w7b3.html
爱我所爱
  
  • yy6688
闪影骑行俱乐部闪影骑行俱乐部
  • 发表于:2016/2/16 18:31:57
  • 来自:河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建筑以快没了。记的以前门口有片梧桐树
来自手机版
(0)
(0)
  
  • wuyaoyouxi
  • 发表于:2016/2/16 19:50:48
  • 来自:河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听这一说,这给老建筑占着人的可以赔不少啊,呵呵
来自手机版
(0)
(0)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